企业如何通过存货造假?

白明桂白明桂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举几个例子啊,大家注意一下哦~ 例一、某家上市公司因为库存商品突然增加,在没有任何采购计划的情况下,多出了10多亿的原材料。结果一查,原来把这10多亿材料放在自己投资的一家公司里面,没有入账。这是非常典型的将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进行对冲的操作。

例二、还是这家上市公司,由于之前一直业绩不佳,然后通过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或者其他应付款的调节来“包装”利润,结果被审计师发现了其中的关联方交易,于是打了回去,要求调整利润。

例三、还是这公司,这次是资产负债表日的时候,把本来在仓库里的货物放到自己投资的公司里面去,导致当时账目上盈利了好多钱。但是实际上并没有拿到这么多钱(或资产)。这种操作属于将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或者成本进行了抵消的做法。

例四、某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当年购买了一大堆固定资产。但是从财务数据上却看不出来,因为他们把之前的固定资产卖了,然后又买回来了……只不过中间横着走了几笔账务处理而已。

还有更绝的!就是有些公司账上没有现金流,但是有真金白银的现金。比如之前买的设备,现在卖了,取出现金存入了银行。但这种销售只是形式上的,其实根本没有发生真实的交易,所以该机器设备的账面价值仍然停留在原来的值。于是原本应该记入营业外收入的这笔钱变成了其他应收款,而其他应付款则多了这笔款项。

当然还有其他各种操作方式,这些都是违反企业会计准则的行为。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财务做得好,又能有多少财务总监或者CFO愿意主动揭露自己的这些“杰作”呢?恐怕大多数都是被审计师或者投资者发现的吧……

颜罗新颜罗新优质答主

当前企业在存货造假中,最常见的手法是:企业通过将本应在当期确认成本费用的存货转为下期的存货资产,使本期的存货资产虚增,实现本期利润的人工调控。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则一般采取以下手法:

一是多记存货。企业通过借记“原材料”、“产成品”等科目,同时贷记“应付账款”等科目,实现了在不增加货币资金支出的条件下,增加了企业的存货资产,减少了当期的费用,虚增了当期的利润。企业多记存货,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增加了期末的库存存货,需要企业进行盘点证实,其实企业只需要修改“存货进出存明细表”,同时在盘点时“巧妙”地多算期末商品库存,在存货科目上就实现了造假目的。

二是购进存货发生的运费,直接记入了存货成本,而未按规定记入当期的管理费用,虚增了存货,虚增的存货又减少了当期的财务费用,增加了本期利润,这种造假方法非常简单,只需在会计科目记账时进行修改即可。

三是随意调增自制半成品的成本,实现对自制半成品的造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对自制半成品成本的计算一般采用约当产量法,其中完工比例的确定较为复杂,存在一定的估计性和差异性,因此企业可通过提高完工比例来多计自制半成品的成本,增加了当期的存货,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了本期的利润水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