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在五行中是什么?
塔属土,平地的土。因为塔一般建在平地。 古代的塔,一般都是实心的(用来储藏佛经等),而且下面几层比较大,越往上越小,这种形状好比黄土高原的形态。
现在的塔大多是空心结构,而且下部比较小,上部大,这样的造型就失去了“土”的形状了。另外,用砖头、木头来建塔,也使得土的属性减弱了。 现在很多寺庙里建的法堂和讲堂,下宽上窄的造型,就是取法土星的形状。
还有佛教的转经轮——一种手摇装置,上面刻有经文,有人把经文字字转一圈为一拜,据说这样可以在冥冥之中得到加持,功德圆满。其实这很符合“土”的性质,就像推磨一样,顺时针绕着塔转一圈,就像土星自转一圈的时间(一昼夜)那样。
在宫、商、角、徵、羽五音中,宫位居中央,代表着土,属中和之气。东方角木、南方徵火、西方商金、北方羽水环绕在其中,形成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克平衡之气象。紫禁城作为“大一统”王朝的权力核心,以木德王气为天下代表,自古木克土,因此,宫城正北门——玄武门(现叫神武门),以及宫城北部中轴线上一切设施,必须在五行上加以特别处理,于是,宏伟壮丽的武英殿、文华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和坤宁宫都被建造在中轴南段,而位于中轴北段的北门、广场、殿宇等一系列建筑,都用“土”德五行色——黄色来加以平衡。玄武门两侧是大片的黄色琉璃墙面,中间的玄武门也是黄色琉璃门钉。出了玄武门,以黄色砖墁的广场,北面就是高大耸立的宫墙——“大高玄殿宫墙”,墙高7、8米,通体灰瓦绿琉璃筒子脊,墙心是黄色砖砌成各种吉祥图案纹饰。出北门约200多米远,是一座高大金碧辉煌的殿宇——大高玄殿。
大高玄殿
大高玄殿是紫禁城中一个相当有趣而又相当神秘的地方,虽然它不像故宫中其他殿宇那样负有威严的政治色彩,但它却是皇家祭祀的神殿,更被方士当做道教的乐土。关于“高玄”二字,并没有“字从高,从玄”合为一字的字典引证,“高玄”只不过是两个分开的汉字,道教经文中有“高玄大法师”、“高玄妙指”、“高玄天仙”等提法,可见“高玄”二字与“高深玄妙”有关。那么,如此“高玄”的宫殿,其中供奉的是什么神呢?道经记载:“太上三十六天,第一是初玄清天,第二是上玄玉清天,第三是太上高玄上玉清天”,原来,这里的“高玄”是“三清天”中的最高级——“上玉清天”的简称,因此,高玄殿中供奉的是“上清宫神”,即“玉皇上帝”,也就是道教中所有尊神的主宰,“高玄”二字中所含“高深玄妙”的寓意,也与“玉皇上帝”相符。
天一门
“大高玄”殿内,正殿供玉皇大帝像,正殿前左右甬道有东西配殿,分别又分为12座殿,象征24个节候。正殿东西侧又各有3个配殿,共6殿,象征四季的6个月。正殿与配殿之间,是一座10米多宽、30米多长的“天一门”,象征天、地。正殿两侧的东西廊房共16间,象征“十三陵”。如此一来,大高玄殿俨然是京城中的一处“小中宫”,处处与中宫对应,又处处受“中宫”制约。这种神秘的布局,使大高玄殿在紫禁城中处于一个“虚幻”的位置,它仿佛已经脱离了紫禁城,但是,一座近3米宽近百米长高可过轿的黄色宫墙却实实在在地把它与紫禁城连在一起,它不是宫城内建筑,但宫墙内的空间却是宫禁;它不属“内宫管理”范围,但它与内宫只隔一墙之隔;它是“中宫”象征,但它却在“中宫”的北面;它与紫禁城只有一墙之隔,但要到紫禁城南面的正阳门,必须出神武门再往东走上500多米才能出地安门,再往南走1公里,才能踏上前往正阳门的道路,可以说,大高玄殿是一个与紫禁城若即若离的“悬殿”。
永安桥
大高玄殿南边两侧,过去各有一座小院,小院门外是一座小土山,山上各有一宝塔,是大高玄殿的附属建筑,两塔隔“神武门”南北遥相呼应,形成“双塔”景观。不过,这两座小塔均已拆除,只有两塔原下的“永安桥”还残存在神武门外,提示着游人这里曾经有过的“玄武塔影”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