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茶不及立顿?
谢邀 首先,这个问题有误区 中国茶并不及立顿 只是大家熟悉的茶叶品牌里,康师傅、统一等方便茶的销量要比中茶、吴裕泰这些国内容易买到手的好喝很多而已(并不是说他们不好)。
其实,现在国内能买到的最好的绿茶就是中茶明前西湖龙井了,我曾在超市买过,价格不菲,但是口感的确不错;普洱熟茶里味道最正的莫过于大益7572,同样昂贵,但物有所值。 如果题主愿意花点时间找,还是能找到许多优质国产茶的。当然,在知乎想必各位也看见过许多推荐优质小众品牌的答案。在这里我想说的是: 不是这些品牌不够好,而是大家熟悉并购买茶叶的习惯被国外品牌带偏了 为什么我国茶卖不过立顿?原因不复杂,建国初期我们是有茶叶出口业务的,但是后来渐渐衰落,目前只剩下云南茶厂还在做出口业务。而国外的茶叶进口商大多数都是华人,我国出口到国外的茶叶大多数由他们负责代理。因为业务关系,我认识一些从事外贸茶叶的朋友,据他们说,出口的茶叶大多品质出色,但是价格并没有优势——由于国内茶商竞争激烈,为了卖出产品往往会将成本压得很高。而外国消费者对于茶叶味道的偏好与我们不同,往往喜欢更浓烈的口感,因此我国的茶叶常常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然而问题在于,这些朋友手里的茶叶大多是按照西方人的喜好制作的,即所谓的「英式红茶」,这恰恰正中立顿下怀。 相比之下,国内的品牌茶就尴尬多了,想要满足海外顾客的需求就得加料加香,做成类似立顿的茶包,而这样做的话在国内市场又缺乏竞争力。最终,这些品牌茶要么品质过硬,价格昂贵,让人望而却步;要么为了竞争低价出售,最后亏本也要维持生意,甚至靠政府补贴过日子。
所以,题主所说的“不及”正是国人购买茶叶习惯的缘故导致的——大家买东西总是买自己熟悉的品牌,而不愿尝试新鲜的东西。于是,那些原本很好的东西就因为没人买就慢慢被淘汰了…… 所以,要想让好的中式茶饮重获新生,大家首先要摆脱对"立顿"等西方饮料的依赖,多品尝我们自己的茶香。
一、工业化、规模化立顿是世界上最大茶叶品牌,创立于一百多年前的英国伯克郡,如今已经成为英国文化的象征。立顿的创始人理察·立顿伯爵是一名苏格兰的商人,1884年,他以“人人都喝得起的优质茶”为口号开始大规模地从事茶叶经营。他不仅直接涉足茶的种植与生产,而且将廉价红茶装入小袋进行销售,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崭新的经营理念。理察·立顿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及工业技术生产销售茶叶所取得的成就很快使立顿成为全世界的名牌茶叶。
立顿在世界各大产茶国均有自己的茶园或加工厂,茶叶生产实现了工业化、规模化。以澳大利亚立顿公司为例,该公司茶园2400公顷,2000年生产茶叶1.4万吨。在立顿自有茶园中,机械化程度很高,鲜叶采摘基本实现机械化,茶园耕作、施肥也实现了机械化。在加工上,茶叶生产全部实现了自动化,2000年平均52个员工生产3500吨优质红茶。
二、品牌化立顿在品牌上做足了文章。1890年,理察·立顿伯爵在英国的《每日邮报》上刊登广告,称立顿红茶“味道醇美,人人能够喝得起”。这一广告使立顿红茶开始受到人们的注意。1907年立顿开始生产袋装茶,更加增强了立顿红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1923年,理察·立顿伯爵去世,但立顿红茶的广告一直持续至今。在100多年的品牌经营过程中,立顿先后在报刊、电影、电视等各种媒体上投入了巨资,其广告词也多次更改以迎合现代人的口味。经过多年的广告和品牌效应,立顿红茶如今成为全球人的流行饮品。
三、“一品多用”与“多品多用”如今,茶叶在立顿的茶叶产品中已经退居次要地位,更多的充当着调味品角色。如用茶叶与面粉等混合制成的“巧克力茶蛋糕”(含有阿萨姆红茶),与牛奶混合制成的“立顿香蕉茶”饮料、与调味品混合制成的“茶味咖喱”(含有锡兰红茶)等。在立顿的广告中,已不再突出茶叶,诸如“比烈酒甘美,比可可清醇”等广告语,使人们很难明确感知其产品茶的属性。“一品多用”与“多品多用”使得立顿茶叶的市场应用大大扩展,为其品牌的成功奠定了良好基础。